GUCCI广告

还有17天,三家化妆品集团齐换舵手

2018-12-18 13:28:13 编辑:奢雅网小编

原标题:还有17天,三家化妆品集团齐换舵手 辞“旧”迎“新”。 文/索力 临近年关,我们需要告别的不只是2018,还有几位美妆集团的掌舵人。 2019年1月1日,科蒂、拜尔斯道夫、联合利华三家跨国集团将在同一天

原标题:还有17天,三家化妆品集团齐换舵手

辞“旧”迎“新”。

文/索力

临近年关,我们需要告别的不只是2018,还有几位美妆集团的掌舵人。

2019年1月1日,科蒂、拜尔斯道夫、联合利华三家跨国集团将在同一天迎来自己的新任CEO。三位原CEO的离开,都与集团股东不满情绪的蔓延有关。科蒂CEO Camillo Pane辞职的主因是收购宝洁41个品牌后的经营不力;拜尔斯道夫CEO Stefan F. Heidenreich提前退休的主因则是大众化妆品业务持续低迷;联合利华CEO Paul Polman辞职的原因被认为是在简化架构、取消英国总部等问题上与部分英国股东存在分歧。

消化不良的科蒂

两年前刚被提拔为科蒂CEO的Camillo Pane,不会想到自己会以这样的方式离开这家公司。就在11月13日,刚刚公布糟糕的三季度业绩之后,科蒂集团宣布首席执行官Camillo Pane与董事长Bart Becht双双下台,并且立即生效。

2016年,正是在科蒂集团时任董事长Bart Becht的主导下,科蒂完成了对宝洁40多个品牌的收购,出价为125亿美元。这笔收购使得科蒂在去年成为全球第五大化妆品公司,时任董事长Bart Becht表示科蒂要成为美妆行业的领导者和颠覆者。为了帮助科蒂快速消化这些品牌,时任董事长Bart Becht内部提拔了Camillo Pane担任首席执行官。

▍科蒂前CEO Camillo Pane

早在1996年,科蒂同样也是借助收购羽西的机会进入到中国市场。不过在2004年科蒂就因种种原因,把羽西转手卖给了欧莱雅。也许是不甘心丢失掉庞大的中国市场,科蒂在2011年以24亿元的价格再次收购丁家宜。直到2014年6月,在丁家宜业绩下滑、高管团队动荡之后,科蒂宣布停售丁家宜系列产品。

仅以中国的两次失败收购来看,科蒂始终缺乏经营护肤品的基因,擅长的依然是香水生意。香水业务已经难以获得增长,科蒂不得不将目光放在彩妆和护肤品领域。恰逢宝洁“瘦身”,科蒂时任董事长Bart Becht决定放手一搏,于是就有了125亿美元的收购案,以及当下的离场。从Camillo Pane担任CEO开始,科蒂的股价已经跌去了大半。

在中国市场,科蒂集团的高端线以香水业务为主,大众线则以妙巴黎、蜜丝佛陀等彩妆品牌为主。护肤线依然是科蒂的软肋。

此次人事变动可能是由德国莱曼家族所推动,后者是科蒂集团大股东,同时也是荷兰食品巨头JDE的大股东。而即将在明年1月1日担任科蒂CEO职位的Pierre Laubies,就曾经担任过JDE的首席执行官。在人事变动的公告中,科蒂集团表示选择Pierre Laubies的原因正是看中后者在并购方面的整合能力。

未来很长一段时间,科蒂都要将精力放在供应链管理、品牌整合上。也许在2019年,被股东寄予厚望的新任CEO能够带领科蒂高端护肤品打入中国市场。

大众化妆品疲软的拜尔斯道夫

与科蒂类似,拜尔斯道夫CEO的离职也与德国大股东有关。目前德国赫茨家族持有拜尔斯道夫集团超过半数的股份,与科蒂集团大股东德国莱曼家族一样,均为德国十大富豪家族。

与科蒂CEO因为收购下台正好相反,拜尔斯道夫CEO的离职则是因为在品牌扩张上过于保守。尽管2018年第一季度拜尔斯道夫旗下高端护肤品牌莱伯妮取得了55.5%的高速增长,但大众品牌妮维雅的销售增长仅为1.9%。在第一季度财报发布后,今年6月拜尔斯道夫集团宣布CEO Stefan F. Heidenreich将在年底前辞职。

▍拜尔斯道夫CEO Stefan F. Heidenreich

从2012年担任拜尔斯道夫集团CEO开始,Stefan F. Heidenreich用了七年的时间将集团股价翻了一倍。在任期间,拜尔斯道夫没有大的收购案,Stefan F. Heidenreich也借此为继任者留下了50亿欧元的现金。正是因为在品牌扩张上与股东存在矛盾,Stefan F. Heidenreich不得不提前结束自己的任期。

51岁的继任者Stefan De Loecker来自于集团内部。上周开始还未正式上任的Stefan De Loecker就已经开始组建自己的高管团队。在宝洁任职20年、现任护肤全球营销总监的Asim Naseer将出任拜尔斯道夫消费者品牌总裁。有分析师认为新CEO此举是在为明年的并购做准备。

在中国市场,拜尔斯道夫一直以“妮维雅母公司”闻名,但新任CEO带领下的拜尔斯道夫未来注定要走多品牌路线,以摆脱对于大众化妆品业务的依赖。

转型中的联合利华

与前两家公司相比,联合利华是近几年在美妆业务上发展最为迅猛的公司之一。联合利华第三季度财报显示,集团营业额同比增长3.8%,达到125亿欧元,而美容和个人护理业务增长4%,达到52亿欧元。在以68.25亿欧元剥离掉人造黄油与涂酱业务之后,这家由荷兰人造黄油制造商与英国香皂制造商合并而成的集团,已经成为化妆品业务为主的跨国公司。

▍联合利华CEO Paul Polman

尽管在过去十年中,Paul Polman带领下的联合利华取得了15%的年回报率,但他依旧被联合利华的股东们辞退。原因正是他所主导的荷兰单总部计划失败。

过去几年,联合利华完成了众多针对化妆品业务的收购案,包括以10亿美元和22.7亿欧元收购美国男士护理品牌Dollar Shave Clube和韩国化妆品集团Carver Korea。不过由于联合利华在伦敦、纽约、阿姆斯特丹三地上市,同时拥有英国和荷兰双总部,在扩张并购上有不少困难。为了简化集团结构,Paul Polman希望将目前的双总部精简为单总部,并获得了联合利华董事会的支持。不过在今年10月,遭到部分股东反对的提案被联合利华董事会主席Marijn Dekkers宣布撤回。

联合利华目前的转型方向是化妆品业务,但美容与个人护理业务总部就在英国伦敦。如果撤消英国总部,则意味着联合利华在英国的7300多个职位将被削减,英国投资者也将遭受损失,因此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。“脱英”失败成为Paul Polman离职的导火索。他的接任者是联合利华美容和个人护理业务总裁Alan Jope,后者被认为是将会延续Paul Polman的政策,带领联合利华扩张化妆品业务。

回顾三位CEO的离任,科蒂集团CEO的更替是源于并购后的业绩下滑,并由外部经理人接替。而联合利华与拜尔斯道夫的两位CEO尽管带领公司取得了快速增长,依然不能令CEO满意。三大化妆品集团的CEO,无论是收购成功、收购失败还是选择不收购,都无法避免在化妆品业务扩张上的乏力。

一方面是与千禧一代产生共鸣的初创品牌以及线上零售商,另一方面是不断上涨的商品成本与逆全球化趋势,接任的几位CEO所面临的挑战并没有比上一任更少。近几年高端线、亚洲市场的增长掩盖了大众消费品、传统市场的疲软,对于依赖大众消费品的化妆品集团来说,需要考虑如何调整姿态迎接这个不太友好的2019年。
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了解更多青眼资讯

不一样的视角

阅读原文

标签:  

广告

大家都在看

推荐内容

宝马4

相关内容

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

猜你喜欢

prevnext
Copyright © 2014-2018 奢雅网 All rights reserved. 浙ICP备15043749号-4